广元:铺好产业路脱贫不返贫

发布日期: 2018-02-13

  “今天是最美新山人颁奖典礼的日子,村里的养殖大户赵发文被评为脱贫攻坚标兵,今年春节,我们过得格外兴喜热闹啊。”2月11日,正在参加颁奖活动的乡亲们拉着我们讲这两年的脱贫故事,言语中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翻过一座山头后来到广元市朝天区新山村,这个国家级贫困村历经了两年的扶贫后发生了巨变。

  从村口到田地,全村看不到一块闲地,放眼望去,山坪塘清澈透明,800亩的水果产业园虽没有春天的郁葱,但林间鸡舍星罗棋布,跑山鸡休闲地在果园里相互追逐。

  脱贫不仅富口袋还要富脑袋

  乡亲们提到的赵发文,今年51岁,两年前还是一个外出务工者,儿子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将本来不富裕的家庭彻底拉入低谷,所有积蓄不仅花光,儿子还离不开他的照顾,成了全村31户贫困户之一,国网广元供电公司派驻新山村第一书记杨奇国了解情况后,拉着赵发文商量解决办法。

  “我从小喜欢养猪,还有一定的养猪技术,只是不懂政策,有了杨书记的帮忙,我更有信心。”在养猪场见到赵发文时,他说,杨奇国给他讲解扶贫政策后,才下决心办养猪场。

  因养猪场选址偏僻,水电通是最大的问题,国网广元供电公司第一时间为养猪场架通一条620米的三相动力电,杨奇国帮助赵发文办理扶贫贷款,还协调水务局接通自来水,在离村组2公里的石头田埂上筑起480平方米的养猪场。

  “临近春节,买年猪的人多,这段时间,就卖了50头200多斤重的肉猪,挣了七万多块钱,扣除粮食、人工等成本收入也非常可观。”赵发文的妻子乔秀莲眉开眼笑地说。

【电力助脱贫】广元:铺好产业路脱贫不返贫

  “杨书记和村两委帮我算收入账,年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让我兑现脱贫,当时担心脱贫后享受不到扶贫政策,我真不想甩掉贫困户这个帽子。”赵发文说,按照脱贫标准,他家2016年就该退出贫困户,杨书记就给他讲很多扶贫政策,打消其担心返贫的顾虑,当年就脱贫摘帽。

  “如果国家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没有杨书记带来的电和钱,我们只能丢下需要照顾的儿子到外地打工,也不会提前脱贫,成为村里的脱贫标兵。”赵发文激动地说。

  “2017年养猪场总收入达12万余元,年纯收入5万多元,圈里还有30多头大猪和一群小猪仔,是新的一年全家致富的希望。”赵发文充满信心地说:“卖出去的猪,可以将贷款还清,国家有扶贫政策是好事,但自己也要自力更生,做自己想做的事,辛苦两年就有可观的收入了,不会担心再返贫了。”

  “村里现在等靠要的人少了,自力更生的人多了,动脑筋想着怎么致富的也多了。新山村村支书王思祥说,赵发文是一个有想法,也挺有志气的人,属典型的养殖脱贫户,村里像他一样富了口袋又富脑袋的贫困户有20户,他们都通过发展养兔、养鸡养猪、种植香菇木耳等种养殖业提前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农旅文”融合振兴乡村

  “除了每亩350元的土地流转费,在这里劳动有收入,年底有分红,不再担心以后返贫了。”负责管理移动鸡圈的贫困户王思国说,贫困户优先到合作社务工,每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

  脱贫不返贫,才是稳定脱贫的关键。“如何实现贫困户脱贫后持续增收才能确保不返贫?杨奇国说:2018年中央1号文件增强了我们乡村振兴的信心,一个合适的产业就是脱贫攻坚的“神器”,没有产业,收入不稳定,就容易返贫。

  新山村土地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该村探索“农旅文”融合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当地政府和帮扶单位通过挖掘“帅扎营”三国文化和传统产业转型,被列入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

  同时,新山村进行了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成立了新山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新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帅扎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全村116个农户自愿入社,构建了“1个公司+2个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统一流转的800亩土地经营权入股。

  2016年、2017年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2万元,算上在广元城里开的农副产品直营店等收入,合作社社员人均可分红80余元。”新山村支书王思祥说。经过测算,果园人工除草费一年就要花十多万元,2017年底,合作社在流转的800亩果园里建起150个移动鸡圈,套养跑山鸡20000多只,搞生态种养,草可作为鸡的绿色食料,省去了大笔除草费,鸡蛋和出栏鸡统一由合作社收购及进行订单式销售,预计将为合作社增加集体经济50000余元。

  “脱贫是乡村振兴的起点,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爬坡过坎,还要继续下绣花功夫,一步一个脚印干下去。”杨奇国说,接下来将四季水果产业园逐步扩展到1500亩,加上“帅扎营”等文化景点的精致打造,借助新山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将来一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到那时,新山的花果山就是金山银山,村集体经济将再上几个台阶,村民收入更持续稳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800亩建立四季水果造血产业园,十里桃花婚纱摄影基地、跑山鸡养殖、“帅扎营”三国文化………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扶贫产业,托起贫困村脱贫奔康的希望。(李恒惠)

  信息来源:国网广元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