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没电就找郭银全

发布日期: 2016-06-01

 

《国家电网报》:没电就找郭银全

    

 

        人物档案

  工作岗位:四川新津县供电公司新平供电所员工。

  工作亮点:坚守一线35年,用心服务客户,被亲切地称为“百姓电工”,先后被评为“新津县十大好工人”“成都十大好工人”。

  随叫随到的“电保姆”

  在四川省新津县新平镇,有一句妇孺皆知的顺口溜:“家里没有电,就找郭银全。”郭银全是新津县供电公司新平供电所一名普通员工,他每天身着工作服,背着工具包,肩扛竹梯,穿行在场镇街道、乡间田野,“普普通通”就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30多年的工作,郭银全自己简单总结,就是“走家串户,抄抄电表,收收电费”,供区的客户遇到用电故障,他就立刻赶去修理。照理说,居民家中的用电故障,应由小区物业或请外面的师傅来修理,可客户还是习惯找郭银全来帮忙解决,而郭银全总是一如既往为客户排忧解难,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随叫随到的“电保姆”。一句简短的话语,却包含着客户对郭银全的依赖和肯定。

  郭银全出生在农村,是是土生土长的新平人,他的人缘非常好,和乡亲们很熟很有感情。无论装表接电,还是家电维修,不管分内分外,只要能为乡亲们办点实事,做点好事,他就觉得很踏实。

  郭银全的手机里共有200多个联系人,其中100多人都是用电客户,供区3000多户居民客户,有1000多户他都上门服务过。新平供电所所长田震说:“他是一个爱在工作中交朋友,以心换心的人。”

  特殊群体的贴心人

  3月28日,夜幕降临,郭银全刚刚处理完一起用电故障,路过新漕村4组五保户王春福家。

  “王大爷,天马上就要黑了,您老的眼睛又不好使,咋不开灯呢?”“你来得正好,不知咋的灯就不亮了,我正在本上翻你的电话呢。”年近80岁的王大爷独自一个人生活,身体有病,生活困难,平日里,郭银全非常关心照顾他。

  “几天没过来,线路咋出了问题?”郭银全拿出工具开始检修。经检查,发现是房里开关老旧接触不良所致,加上房屋陈旧,线路老化,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郭银全骑着摩托车赶到镇上,自己花钱买了新绝缘导线、开关和灯泡,忙碌了近1个小时,王大爷屋内的老旧线路设施焕然一新。灯光重新亮起,王大爷激动地热泪盈眶,紧紧地握着郭银全的手,执意要留下他吃晚饭,但郭银全还是匆匆赶回所里。

  郭银全建立了一个特殊客户分类服务档案,主动定期上门排查用电安全隐患,同时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代交电费服务,为留守老人用电提供安全提醒服务,为孤寡老人提供爱心资助服务,为社会福利院用电提供贴身电管家服务……虽然有时非常疲倦,但一想到乡亲们家里的温暖灯火,一想到乡亲们脸上的幸福笑容,郭银全就觉得很值。

  在成都电视台“劳动礼赞——成都好工人颁奖晚会”上,郭银全的颁奖词是:“……他有一颗时时刻刻与老百姓连在一起的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着最不平凡的工作。”

  冲在一线的“老黄牛”

  作为一名抢修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一线老员工,郭银全除每月抄表、收费工作外,还主动承担起线路组长的职责,带领班组负责4条10千伏线路的巡视维护检修工作。他白天抄表维修,夜晚带头值班,还热心做青年员工的良师益友,把自己过硬的本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员工。

  在履职尽责、默默奉献的同时,郭银全不忘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冲锋在抢险救援的第一线。

  2013年芦山大地震发生后,郭银全第一时间向单位递交了请战书。很多人都劝他说:“都50多岁了,不要那么拼了,身体要紧。”可他却说:“我干了几十年电力抢修,有经验,我去,有用。”

  郭银全马上随队奔赴芦山县太平镇。受灾严重的太平镇,曾一度成为“孤岛”,房屋大面积倒塌,电力设施严重受损,电网完全瘫痪。抵达灾区数天来,他和抢险队员并肩作战,克服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每天抢修线路、安装变压器、为灾区帐篷通电,顶烈日、冒风雨,跋山涉水,从早干到晚上,一干就是两个月,为灾区电网全面恢复供电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年,他被成都供电公司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邓超 黄江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