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报》: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发布日期: 2016-06-08

 

《亮报》: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国网四川电力全面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惠民生

  四川地区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农村电网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一直以来都把加快电网发展、保障电力供应、服务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工程建设。

  勘查设计全程智能化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和攀西高原过渡的山区地带。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村电网发展缓慢,低电压、用电“卡脖子”现象十分普遍,100瓦灯泡只能当15瓦用,不能看电视,电饭煲做不熟饭,这让供电员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设计是电网建设的第一环节。如果能提高设计速度,就能有效缩短建设工期。近年来,雅安供电公司农网设计人员深入雅安六县两区农网施工现场,实地勘查,多方了解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这些现场几乎都是偏远山区,不通公路,需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即使是一些通了公路的地方,山路蜿蜒,一路下来让勘查设计人员头晕脑胀。说起这些,雅安供电公司设计人员黄海玉却说“能让老乡尽快用上‘舒心电’,我们再苦也值得!”

  随着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号角的吹响,国网四川电力积极响应,从项目源头抓起、从规范农网工程项目的储备和设计工作开始,深入推进农网工程典型设计,完成现场勘察手机APP应用软件研发,形成一套适合四川地区的典型设计和标准物料,为农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农网管理人员多方面了解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并将所有问题、意见汇总梳理后,按照“互联网+农网工程全过程智能化勘察、设计、预结算”工作思路,前端抓手机勘察APP研发,即查勘人员只需用手机APP采集线路杆位信息,完成现场基础数据的收集;中间抓配电网智能化设计系统完善,即对国家电网典型设计进行优化、简化、细化,形成适合四川山区特征的设计数据库,并将数据库与软件无缝对接,利用软件的智能化功能,实现了“一键自动导出”全套资料;后端抓批次预结算系统完善,即通过集成定额物料数据库,自动生成预结算书。

  通过对农网设计三大环节的有效把控,国网四川电力真正实现了从现场查勘—设计出图—预算生成的全程智能化,大家亲切地称它为解决山区农网建设问题的“金钥匙”。“金钥匙”让原来繁琐、低效、重复、单一的工作变得规范、高效、便捷、智能,使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促进了农网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键导出”功能真方便

  “‘一键自动导出’功能使农网设计变得既简单、又方便!”谈到设计成果带来的变化,雅安宝兴县供电公司员工陈撷好说,以前查勘回来后,还要画图,查阅相关手册,拟订设备材料清册,费时又费力。而现在只需确定杆位、选择杆型,系统就可以生成设备材料清册,完成物资提报,而设计需要完成的杆位明细表等相关项目,都可以根据相关指令自动完成。

  工作人员根据现场传回的数据快速一键导出设计成果。“以前需要3至5天时间才能完成的设计工作,现在半天时间就可以完成。”黄海玉介绍。

  将普通员工变身兼职设计人员,就是该成果的神奇之处。依靠这种创新,雅安供电公司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529个项目的设计,不仅实现了顺利“攻关”,也使兼职设计队伍得到了锻炼。在此基础上,雅安供电公司改变了原有设计组织模式,将区县供电公司农网工作人员整合到农网设计的框架内,迅速壮大了设计队伍。

  而该成果促进农网施工的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在施工质量和速度提升后,最终受益的就是山区群众。“本以为要端午节后才能用上正常电,没想到五一前就给我们改造好了,供电公司的施工速度可真快!”雅安市名山区新店镇山河村2组村民杜尚林切身感受到了提速的实惠。

  据雅安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一键自动导出”成果得到深化应用,山河村改造工程至少比原定工期提前一个月完成。

  【数说】

  “十二五”期间,国网四川电力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79.83亿元,农村户均配变容量从2010年的0.83千伏安提高到目前的1.08千伏安,农网供电能力、电能质量、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

  截至今年5月底,2015年新增农网改造升级10千伏项目计划投资48.5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0.43亿元,完成率83%;全省今年共完成农村“低电压”治理35万户,占年度治理目标的57%。

  “十三五”期间,国网四川电力将对1550个从未实施电网改造的村镇实施电网改造,重点解决贫困村供电设施老化、供电能力薄弱等问题。

  

高星村的柑橘又丰收了

  4月22日上午,眉山市仁寿县新店乡高星村村民正忙着浇灌柑橘树。快到中午时,村民周成祥的一台抽水泵突然停止工作。此时离水库停止放水时间只有两天了,他眼巴巴地看着渠道里的水流走,70余亩柑橘树无法灌溉,心里很是着急。

  新店乡属丘陵干旱地带,这里的气候和土质非常适合种植清见柑橘,而村民种柑橘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灌溉问题。高星村大部分柑橘树都在半山坡上,村民灌溉柑橘的水主要靠单相电动机从山下渠道里抽起来,再通过山上的渠道浇灌。而山下渠道里的水是从7公里外的民新水库放出来的。民新水库放水时间是每年春夏两次,4月正是柑橘灌溉的黄金时期,如果此时延误灌溉将会造成柑橘大量减产。

  周成祥赶快给仁寿县供电公司春灌保电服务小分队打电话求助。不一会,在附近巡视的服务小分队队员王兴炳就赶到现场。他仔细检查后发现,原来是线路接头脱落,导致线路断电。王师傅很快把线接好,并彻底检查了一遍用电设施,最后推闸送电。水泵随即发出“轰隆隆”的声音,水流喷出,尽情浇灌着柑橘树。

  “修好了,再有什么问题,及时和我们联系。”王兴炳笑着说。

   “王师傅,太谢谢你了。在我这儿喝两口水,歇歇吧!”周成祥赶快拿出水来,递给了王兴炳。

   “你太客气了,这是我们的工作。”王兴炳收拾起工具,匆匆赶往下一个巡视点。

   “咱家今年的柑橘肯定又是大丰收!”周成祥对一旁的家人说。初步估算,总产值能到25万元。

   “新店乡的清见柑橘不仅‘卖’到了中央电视台,目前已远销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地,果农也因此致了富。现在电充足了,尝到种植清见柑橘甜头的村民信心更足了,很多村民都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呢。”高星村党支部书记刘道文说,以前一到柑橘灌溉季节,村里原有的4台总容量近200千伏安的老式变压器就不够用。仁寿县供电公司按照“一乡一品”工作要求,结合柑橘发展实际情况,去年改造了村里的农网设施,将原有的4台老旧变压器全部更换为新式100千伏安变压器,新架3条10千伏线路,新安装3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彻底解决了全村的灌溉用电难题。

  目前,高星村有村民1086户,家家户户都种植柑橘,年产值达1100万,仅柑橘这一项人均收入就达3200元。“这要感谢供电公司,如今电压足、灌溉方便,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刘道文说。(李佳聪王冰如)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