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杨帆:能工巧匠护光明

发布日期: 2017-11-20

title

  个人简介:  杨帆,1980年9月参加工作,199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任四川天府新区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电气试验班班长;先后获得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首席优秀技能人才、先进工作者,成都市能工巧匠,国家电网公司优秀技能专家、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你再调下这个键,多试几次……”11月1日,笔者见到杨帆时,他作为指导老师,正带领团队备战四川省带电检测竞赛。身高一米八几的杨帆蹲在设备前,手把手地教着年轻员工。杨帆是四川天府新区供电公司的一名基层党员,也是四川省电气试验领域经验最丰富的专家之一。工作37年来,他扎根一线,不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不仅收获了丰硕的业绩,也实现了个人的成长。

  杨帆说:“电气试验人员就好象‘外科医生’,主要为电气系统、设备质量‘抢救开刀’;而共产党员则像‘内科医生’,为职业操守‘把脉治病’。”多年来,他坚持坚守,发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校对上万份实验数据,日复一日守护着万家灯火。

  靠勤奋不断创新突破

  半生磨一剑,杨帆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2016年迎峰度夏期间,杨帆带领团队巡视重载变电站时,一张热成像图引起了他的注意。凭着多年的经验,杨帆判断是双流长顺变电站110千伏顺骑线B项CT显示异常。电流互感器的外壳比正常的高出5摄氏度左右,并未达到警戒值,按照规程连缺陷都算不上。但杨帆不放心,带着团队又重新测了一次。大家一直忙到晚上,在外部始终找不到热源。杨帆意识到,发热点肯定出在了内部,“外面通过层层隔热温度都高了5摄氏度,那么内部肯定出了大问题。”

  比对生产厂家发来的结构图,杨帆印证了自己的判断。又是一番仔细检查,他和同事认定,是设备内部连接出现了松动。于是,杨帆和团队紧急联系厂家,通宵达旦解决了这一问题。“如果问题不及时解决,接下来就会由热崩溃,引发电击穿造成停电,甚至可能造成CT爆炸,引起火灾。”杨帆说。

  入行37年,在杨帆看来,每份实验数据都有自己的“生命力”。这些在他脑海中时常跳动的实验数据,也不断带来新的灵感和思路,促使他尝试新鲜的实验方法。

  2005年,随着成都电网建设地下电缆的普及,为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杨帆带领团队在成都地区开展地下电缆参数测试。“因为没有任何参考材料,我们最开始按照架空线路的结构方式进行,但测试十几条电缆后发现,一些数据和理论值对不上。”

  经验告诉杨帆,一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反复研究后,杨帆发现,地下电缆受护层结构方式的影响造成与架空线路不同,因此测试参数不同,甚至连计算公式的系数都得改变。经过反复试验,杨帆和团队终于摸索出了地下电缆正确的测试方法。最终,该方法普及到全省,并写入了国家电网公司技能培训教材。

  像这样创新突破的例子,数不胜数,杨帆总是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正是不断创新的精神,让他在电气试验领域成绩斐然。截至目前,他先后带领团队推出30余项创新成果,其中包括地下电缆参数测试、长距离电缆耐压测试、360千伏高压通过2米不规则通道、GIS内部避雷器交流电流测试方法等在内的多个项目均属四川省内首次尝试。他和团队的多项成果在国家电网公司普及推广,为电气试验专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退休前带出一支队伍

  作为四川省电气试验领域经验最资深的“老兵”,杨帆也是行业首屈一指的培训大师。离退休年龄越来越近,杨帆希望充分发挥作用,为企业带出一支更加专业的电气试验队伍。“这是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退休前最大的一桩心愿。”杨帆诚恳地说。

  “我很喜欢和年轻人相处,他们身上有着一种朝气,充满着无限可能。我们能互相影响,我把经验传授给他们,年轻人也能让我见识到新的思维方式。”杨帆说,“希望我们的队伍在电气试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实验方法超前,实验数据可靠性也最强。”杨帆三十七年如一日的精神也带动了身边的青年员工。徒弟李馨博说:“杨师傅就是我们班组的老大哥,不仅教我们技术,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这股精气神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受触动。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凡的业绩。”

  杨帆将自己多年来总结的经验与技术,通过一次次培训和编写教材传授给青年员工,为电气试验领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编写一套关于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的专用教材,委托杨帆参与到《电气试验》部分的编写工作。他白天工作,晚上查找资料,常常是通宵达旦。杨帆编写的《电力电缆工频参数测试》《变压器分接开关测量》属国内首创,“我到处找资料都没有,但是没有这两章,这本书就不完整了。于是我就根据海量的实验数据,和自己30多年的现场经验,原创了这两个章节。”历时两年,书籍终于出版,填补了电气试验专业教材的空白。

  杨帆虽是电气试验领域的技术专家,但他依然坚守一线不断探索,面对新技术新要求,总是第一时间想方设法掌握,再教导班组员。他说:“直面困难是为了守护光明,肩挑重任才能无愧于百姓信任。电网每天都有新发展,在任何时候,我都是一名‘新人’,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即使马上要退休了,也要发挥作用,把技术传承下去。”(李天洋 何屏)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