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全面满足农村用电需求,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四川成都供电公司主动作为,加大农村电气化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电能替代,为打造美丽乡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深秋的三元村,层林尽染。极目望去,蜿蜒的盘山路旁,一根根飞架的银线延伸至远方,成排的电杆、整齐的台区,与这个透着巴蜀田园特色的村庄融为一体,阳光下,小村一派祥和。 11月30日,气温骤降,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三元村农家乐朱家大院的生意却格外红火。老板朱明君正在里里外外地忙碌着店里的生意。 电气化让小村变成无烟村 “没有电,就没有我这个农家乐,朱家大院能有今天的规模,全靠电帮忙”。朱明君说。 10年前,朱明君从外地打工回乡开始创业,在村里率先办起了农家乐。因为店里小吃颇有特色,加上他服务热情周到,农家乐的生意越做越火。但是,农家乐的山珍鲜炖、土鸡火锅使用的煤气炉子,烟熏火燎。有一次,炉子因供气不足,满锅的鲜美野味因火力不够,无法让客户享用。 “生意这样火爆,怎么还在用煤气罐啊?”2016年3月,在一次上门访问用电情况时,成都青白江供电公司清泉供电所副所长鲁家年问。“我也想换上电磁炉呢,就是怕家里的线路带不动,不敢换呢”。朱明君无奈地回答。 “这个问题,我们马上帮你解决。”鲁家年的回答让朱明君安了心。同年4月,三相电很快就牵进了农家院的三层小楼。朱家大院因此在全村率先实现了家庭电气化。10多个煤气炉全部换上电磁炉,包间、茶楼、棋牌室全都配备了空调、电视、电热水器等,朱明君还在厨房开展了电气化“革命”,电冰柜、电炒锅、电饭堡、电抽水泵等一应俱全。 “现在电可以随便用,在6月油桃节客流高峰、顾客满座时,所有的电器全打开都没问题。”朱明君说。 “现在,三元村500多户村民家大都安装了空调,几乎全部实现了家庭电气化。”该村党支部书记严山举说,随着电网改造升级和“家电下乡”活动开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村民的生产生活都用上电,现在三元村基本变成了无烟村。” 油桃喝水管饱管够 三元村是著名的桃乡,共种植桃树近5000亩,是西部油桃种植基地。6月,青白江2017“颐人颐和”生态休闲旅游季暨第九届油桃采摘节在三元村举行,又大又脆的油桃喜迎八方游客前来采摘。 三元村也由此搞起了绿色山地行、乡村运动汇、农产品展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规模化、品牌化和精细化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让村民们逐渐走上了致富路。 三元村坐落在海拔近1000米的山上,村里建有梯级人工湖3座,蓄水量达70万立方米,农业生产基本靠抽水灌溉。 “今年以来,我就没有为用电发过愁。”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正在山坡抽水灌溉的油桃树种植大户严山友对供电服务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以前,天一黑,就不敢抽水,村民们都在用电,抽水机启动不了,这个烦心事曾长期困扰着他。“现在24小时随时都可以抽水,动力足,水量大。油桃树保持了很好的土壤湿度,果实的品质品相就有了保障。明年,我还要增加50亩种植面积。” 三元村地处农泉山脉,村民居住分散,所以低电压问题在以前比较突出。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种植业发展,2016年6月,成都供电公司投资500多万元,为三元村新架10千伏线路5千米,新装4台400千伏安变压器,满足了农村种植业灌溉需求。”鲁家年说。 农网改造与小村面貌和谐统一 “以前电线乱得像蜘蛛网,现在既美观又安全。村民们享受到了农网改造升级带来的实惠。”11月30日,三元村村主任曾从彬告诉记者。 在三元村,一条条银线穿梭于山谷,一台台铮亮的变压器架立于电杆间,与山村田园美景融为一体。青白江供电公司三新公司总经理夏云贵告诉记者,“作为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实现了设备选型和建设工艺等方面的新突破,标准化变压器台区看起来美观、整洁,运行起来也更加安全、可靠。” 如今的三元村是成都市“最美丽村庄”、成都市特色旅游村,这里一年四季游人如织。“我们为村里实施导线绝缘化改造,最大程度地减少树木砍伐,为景区的景观建设提供保障。”夏云贵说,“这不仅为村民发家致富解决了用电之忧,还亮化美化了乡村。”(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