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纳粘村牧业组农网改造工程的顺利完工,国网甘孜供电公司2017年电力脱贫攻坚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个省的面积,一个县的人口,一个乡的财政收入”这句话曾经是甘孜州的真实写照。甘孜州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国家电网供区内有1133个贫困村。近几年来,国网甘孜供电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一书记”驻村 “小吕你来了,累不累,快进屋喝口水。”国网丹巴县供电公司员工吕露莎刚来到丹巴县巴底镇水卡子村,吴奶奶就热情地招呼她进屋。 2015年9月,国网丹巴县供电公司选派吕露莎到水卡子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她到村的第一天便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在走访过程中她注意到村民家门口的路,晴天时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给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及出行带来极大影响。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吕露莎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促使工程顺利开工。修建公路需要碎石、水泥搅拌等电力供应,她第一时间安排了片区农电管理人员完成了临时用电安装,使公路修建高效、顺利完成。 针对村上线路陈旧老化、停电频繁等现象,吕露莎及时向国网丹巴县供电公司汇报,拨付专项资金21.93万元,通过对10千伏巴上线、巴下线的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大大提升了村里的供电可靠性。 “贫困村要脱贫致富不仅要在硬件设施上下功夫,最重要的是思想的改变,这才能拔除穷根。”吕露莎驻村期间帮助村里健全八大组织,制定完善了《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村规民约,落实到专人专管,从基础上理清职责。此外,她还在村里开了夜校,请老师为村民讲当前的形势政策、养殖技术、电力安全常识等等,让村民们开拓眼界,了解外界信息。 使出“绣花功夫” 海拔3800米的得荣县同归村离得荣白松乡政府有107公里,全村依山而建共17户96人。早些年,这里路、水、电、通信都不通,每次出行都要穿越原始森林才能到达“外面的世界”。直到2012年,国网得荣县供电公司与同归村结为了亲戚,这一切才开始悄然改变。为帮助同归村奔小康走向致富之路,5年来,该公司相关人员多次深入村民家中了解分析,探索贫困原因建档立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脱贫措施,从资金、技术等多种渠道为村民们解决困难。 因同归村道路不通,村里每年收获的松茸、虫草、核桃等土特产卖不起好价。国网得荣县供电公司与当地政府、农牧局协调沟通,积极联系经销商,为老乡的土特产找到销路;与县农牧局携手,手把手教同归村村民们种植技术,通过土地增肥以及土地平整来改善耕地质量,改善农田水利灌溉条件,提高青稞等农作物产量。 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同归村全体搬迁到新村,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也变多了,国网得荣县供电公司帮助村民们种植特色农副产品来拓宽增收渠道。在对村民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的基础上,把未来的同归村建设为农产品种(养)植基地,规划种植马铃薯60亩、荞麦30亩及当地特产核桃80亩,养殖当地特色的藏香猪、藏鸡、奶牛等。 升级改造农网 丹巴县纳粘村牧业组位于三县交界处,由于供电线路年代久远且线路长、老旧,导致电压偏低、供电质量不稳定,村里想发展旅游业的计划也只能被搁置。 2017年,该村被纳入精准扶贫项目中,国网甘孜供电公司为该村新建及改造线路5.94千米,新增2台变压器总容量100千伏安,总投资106.22万元,历时82天顺利完工。 “线路改好了,电稳定了,我添置了一台冰柜和洗衣机,以后都能用上放心电了!”村民余久(黄丽 胡成兰 吕露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