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小兵,彝族名字叫阿苏伍各,是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员工,也是派驻到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的第一书记。 阿吼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也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对口帮扶的深度贫困村。260户村民住在海拔3000米的山上,进出要攀岩过涧,下山走一天,上山再走一天。因为没有路,所以祖祖辈辈没人养马,养猪、养鸡很难卖成钱,家家户户只知道靠土豆、荞麦糊口。刚来扶贫时,全村94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10人,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仅有1500元。 国网成都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为阿吼村村民改造老旧电力线路 制约发展的瓶颈是村民思想观念保守,谋生技能不足。自2016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帮扶阿吼村以来,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建强扶贫攻坚的“核心”。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精准扶贫的“一线指挥部”。 我们成立了丽火农业公司,确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的产业扶贫模式。我们组织贫困户开展“短平快”的阉鸡养殖项目,在发放鸡苗时,承诺阉鸡出栏后统一回购,并按出栏率对农户给予奖励,仅此一项就为每户增收1000余元,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 王小兵与村民的日支苦在花椒地里,为花椒树“披外衣”,防寒防破坏 为了扶贫,丽火农业公司在阿吼村流转了262亩土地,建立了种植养殖基地,使贫困户从土地流转中得到了第一笔收入。同时,积极开展羌活、百合、雪桃、蓝莓等种植试验,组织贫困户在种植基地打工,让贫困户既有劳务收入,还能学到技术。并将种植成功的项目推广到农户,以进一步增收。 王小兵与村民巴久火体一起劳动、交流 贫困户吉觉阿牛木,45岁,她的丈夫几年前去世,一个人拉扯三个未成年子女,最大的读初一,最小的才4岁。因家中缺乏劳动力,生活十分困难。 得知她的情况后,我们把她作为定点联系对象进行帮扶,为她送去小猪、阉鸡种苗等生产资料,并安排她到丽火公司产业基地务工,同时,我们及时与教育局和学校联系,自费帮她解决了大儿子的生活费,让他重新走进了课堂。 王小兵与村民吉米阿边交流搬新房后对今后新生活的向往 现在,阿牛木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每次她见到我,总是真诚而感激地说:卡沙沙!卡沙沙!彝语是“谢谢”的意思。而她的小女儿看到我,总是高兴地说:“舅舅来了。” 村民们开心的笑脸 真金白银的成效是最好的“扶志、扶智”方式,村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产业”,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1500元增长到2017年的5500元。如今,阿吼村通了水泥路,村民们添置了50多辆摩托车。政府出资修建的73栋易地扶贫搬迁房,在平整后的乱石滩上拔地而起,家家户户通了电,用上了自来水,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 阿吼村的新居 19岁的博立史布现在外地念初三,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他在老屋房门上写下“明天,你好!”几个大字。 王小兵与吉巴木乃日、巴久体哈等村民在民俗文化活动坝子健身、交流村子的变化 我相信明天是美好的。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们必须用真心、真情、真干、真效激发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和斗志。在扶贫一线,我更加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