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架起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发布日期: 2018-05-25

  

 

title

架起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玉东

  2002年4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立了首批共产党员服务队,开启了为民服务的奋进历程。国网四川电力不忘初心,努力把党员服务队打造成基层党建的坚强堡垒、忠诚担当的电网铁军、服务群众的示范标杆。

  不忘初心,永做“先锋队”

  突出政治过硬,发挥熔炉作用。坚持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双争”活动,推行重点项目支部领办制,实施合格党员积分制,把党员服务队支部建设成为坚强堡垒。

  突出思想过硬,发挥表率作用。创新微党课、微宣讲、微故事、微信公众号等学习载体,加强队员经常性教育。开展“三亮三比”,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在实践中锤炼党性。

  突出作风过硬,发挥先锋作用。近年来,在应对“5·12”汶川、“4·20”芦山、“8·8”九寨沟地震和泥石流、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中,在财富全球论坛、卫星发射等重大活动保电关键时期,党员服务队始终冲锋在前,成为攻坚克难的急先锋。

  善小而为,架起“连心桥”

  在服务机制上坚持常态长效。党员服务队作为直接服务群众的常设班组,与95598服务热线联动,及时快速响应群众需求,至今已受理电话和咨询258.51万次,参与抢修107.56万次,提供上门服务128.01万次,直接服务客户477.95万人次。

  在服务对象上关注重点群体。党员服务队与社区开展共建,定点联系残疾人、孤寡老人、贫困家庭等1.69万户,开展志愿服务3.53万次。关心关爱失学儿童、留守学生,捐资助学2700余人,建立“川电留守学生之家”210所,让13万余留守学生受益。在藏区、彝区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及电力希望小学,促进民族团结和谐。

  在服务举措上突出贴心关爱。在社区、乡村等地建立“心连心”服务站。开展老旧小区线路改造,义务更换居民楼道损坏的照明设施。为定点帮扶老人开设一键直拨求助电话,向聋哑残疾人士捐助“爱心闪灯”(闪光门铃),为群众提供便利。

  勇于担当,做好“先行官”

  建设坚强电网当先锋。在“新甘石”联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党员服务队身先士卒,克服高寒缺氧等重重困难,创造了高海拔地区建成“电力天路”的奇迹。

  服务民生改善走在前。党员服务队进农村、进老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提升农村服务、农电管理水平。深入马边县高石头村、喜德县阿吼村等164个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

  促进绿色发展作表率。党员服务队先后走进2.58万家火锅店、医院、社区等宣传电能替代,协助客户优化用电方案1.26万个,推动电能替代项目5600余个,开展志愿服务2900余次,向有关部门提交“绿色发展”建议500余条。

  追求卓越,争当“排头兵”

  一是服务策略精准化。针对居民客户建立“行政区-片区-台区”多级服务网络,提供客户咨询、业务预受理、服务闭环跟踪的一体化服务;向政府部门和重要企事业单位及时通报电力供需形势,做好电网规划,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为大客户分析诊断用能情况,提供节能用电方案等增值服务。

  二是服务载体多样化。深入农村客户,实地解决服务“三农”问题;建立精细化服务网络;推动建立全省国有企业党员志愿服务联盟,促进水、电、气、路、通信服务平台共建、信息共享、工作联动。

  三是服务品牌特色化。在高新产业区成立博士党员服务队,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服务高端客户;在地震灾区成立女子党员服务队,传播国网大爱,助力灾后重建;在革命老区成立张思德党员服务队,弘扬奉献精神,助力脱贫攻坚;在三州地区成立藏区彝区党员服务队,促进民族地区繁荣稳定。

  国网四川电力将坚守初心、践行宗旨,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