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公司:用驻村初心点亮乡村和爱

发布日期: 2025-11-21

 

和爱村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坭美彝族乡,地处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区域,属典型的彝汉藏混居村落。2021年7月,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作为和爱村联系帮扶单位,派驻赵馗前往和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初到和爱村,看着这个偏远的村子,赵馗心里默默下定决心:既然来了,就要帮助村民改变现在的生活状况。

 

从药材滞销到产业花开

赵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摸底。

在阿依莫家,屋角堆着半袋发黑的中药材和男主人紧锁的眉头,“山路难走,收购商不愿来,给的价钱低。”这句无奈的话让赵馗心里很不是滋味。和爱村本有初具规模的牛膝、当归等中药材产业,却被交通、销路卡住了发展的脖子。

 

赵馗立即行动,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多方协调。在上级公司领导的指导下,前往外地企业实地考察,请来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联系权威机构开展品质鉴定,又主动对接收购商,从品质检测到物流运输全程跟进。当满载中药材的货车驶出大山,阿依莫拿着比往年多三成的货款,拉着赵馗的手不停说着“卡莎莎(谢谢)”,他知道,帮村民增收的第一个突破口找对了。

今年秋天,和爱村的中药材销售额突破2100万元,200余户种植户每户年均增收近0.75万元。

闲置荒地变“增收园”

解决了药材销路,赵馗又盯上了村里的闲置土地。和爱村有不少撂荒土地,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适合种植高山蔬菜,但村民不愿尝试。他四处联系,对接上眉山市一家农场公司。

 

今年春天,农场公司带着种子和技术人员来村,租下400亩闲置土地种起了蔬菜,还雇了村里的村民,每天工资120元。65岁的阿时克不么曾因年纪大没收入犯愁,如今在蔬菜基地除草、摘菜,每月能挣2000多元,“以前觉得自己老了没用,现在日子有奔头。”

如今,这片基地不仅让闲置的土地“活”了,还带动3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0.9万元。

积分聚能量兑出幸福感

为推进乡村振兴、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上级公司的支持下,雅安市首家“电力爱心超市”于2022年5月在和爱村建成。

超市有了,运营管理又成了新难题。赵馗与村“两委”协同联动,把超市变成基层治理的载体,引导村民通过参与移风易俗、文明家庭评选等积累积分,用积分免费兑换生活物资或租赁电动农机具。这种模式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自“电力爱心超市”运营以来,通过坝坝会、全民运动会、大比拼等形式,共开展各类活动39次,兑换积分17万余分,惠及960余人次,让“人人参与乡风建设”成了村里的新风尚。

埋下“返乡建设”的梦

“村里的孩子,是和爱村的未来。”这是赵馗常挂在嘴边的话。2023年9月,他走访时得知初三学生杜园琳因家庭负担重,打算辍学打工。赵馗立刻赶到她家,看着眼眶通红收拾行李的女孩,他劝道:“你成绩好,读高中、考大学,才能真正帮家里摆脱困境。”他陪杜园琳聊了一下午,不仅积极帮她申请助学金,还发动同事爱心捐款,解决了她的学费和生活费。

如今,杜园琳已是高三学生,她在作文里写到:“赵叔像我阿爸一样,没有他,我可能在工厂打工。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像赵书记一样回来建设家乡。”

从2021年到如今,和爱村的蜕变是写在土地里的,2100万元中药材销售额让200余户种植户年均增收7500元;是把“返乡建设”写进了梦想里的,400亩闲置土地变蔬菜基地带动30余人在家门口挣得年均9000元;是让乡风文明有实在载体的,“电力爱心超市”用17万积分暖了村民们的生活。

昔日贫瘠的高山村落,如今产业旺了、口袋鼓了、人心暖了,这是驻村干部扎进大山里用实干种出的振兴答卷。

 

在驻村帮扶期间,和爱村荣获2022年度县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赵馗荣获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十佳驻村帮扶干部”,在县级第一书记考核中连续三年成绩评为优秀。

 

相关链接